【课例】高三语用复习  《补写句子》教学设计

作者:何贞仪来源:原创

高三语用复习

 《补写句子》教学设计

福州屏东中学 何贞仪

教学设想:

“补写”题自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以来,从“补写关联词”发展到如今的“补写句子”,难度升级之后的题型已日趋稳定。这类题目题不仅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点,还考查了学生概括语句、压缩语段以及句子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题多考。然而,对于考生而言,这类题看似难度不大,都能动笔,却在做题时往往顾此失彼,答题规范性不强,失分严重,亟待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补写句子题型的命题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补写句子题的答题步骤,答题技巧。

2)能够关注细节,根据要求准确补写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补写句子的信心,在练习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补写句子的解题技巧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法:

1、讲授法: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并归纳准确把握补写句子性质及答题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补写”题自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以来,已成为命题人的法宝。然而,对于同学们而言,这类题则像是一个迷阵,同学们感觉难度不大,都能动笔,却又得不到分。因此,今天我们就专题复习补写句子,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从中寻找到一些破解之法。

二、考点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找到破阵之法,首先要分析考题特征,并找出此类题在考纲中对应的考点。

1、对应考点:《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考查内容:所选文段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要求“根据上下文补出空缺部分的句子”,并有字数限制,每处一般为10—15字,这实际是从简明的角度要求,既能充分表达完整意思,又防止漫无边际。

3、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单独设题,课标卷分值为6分。

三、分析错因

从刚刚的命题规律分析,可以看出。补写句子题看起来简单,但考察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整合和组织能力,因此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所拟的答案明明读起很通顺,意思上也说得通,却往往拿不到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上周做的练习题以及部分同学的答案,大家来评一评这些同学的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糖尿病也被称为富贵病,但是,从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看,①              ,例如,东地中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就比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而东地中海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这种未富先病的现象,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②                  ,这主要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上。③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一是人类演化的基因所致,二是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生活方式所致,而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

①生一: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生二:越来越多人患上了这种富贵病

  生三: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偏高

  生四:亚洲地区属于高发期

分析:

生一补写的“如此”是指横线前面的“糖尿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实际上此空补写的内容,更多的要从后文中找依据。“例如”就是对所填句子的举例说明,考生更应依据横线后面的内容,来补写这句话。补写句子不仅要瞻前,还要顾后。

生二补写的句子重心落在患病人数上,不对。

生三补写的句子重心落在“发达地区”不对,且与文意相反。

生四补写中的“亚洲”表意不准确。纵观全段,文本既不是泛泛糖尿病的医学常识,也不是某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考生需要完整解读全段文意,准确理解本段中心。本段阐释的其实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高”这一问题。而文中提到的“东地中海地区”和“中国”都是举例说明。所以第一空补写中应准确的使用“发展中国家”一词,完整表达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

②生一:这种情况是不容忽视的

  生二:是非常普遍的

  生三:得这个病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对……来说”句式,对应“是”。由下文 “这主要体现在”,可见前面是结论,后面是解说,是总分关系。由“巨额的医疗费用”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可知危害程度严重,所以应补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生一用“情况”一词无法对应上后一句所解释的“损失”,而且生一表意程度太轻。

生二没有真正理解上下句的确切含义,囫囵吞枣,大而化之。

生三补写的内容完全不对,本段并没有论述糖尿病人的病情况。

③生一:为什么会患上糖尿病?

  生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生三:我们应该怎么及时止损呢?

  生四:为什么会有这种未富先病的现象?

此空处有“?”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自问自答且答案有两点。

生一生泛泛使用“糖尿病”一词,没有圈定范围“发展中国家”

生二补写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过于宽泛,对象及表意都不准确、鲜明,并且“这”指什么,根据上下文,生二的“这”指的将是前句“巨大的损失”,那么“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指代错误。

生三补写的句子与答案毫无相关性,答案并没有就糖尿病带来的损失探讨解决办法。

生四补写的设问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未富先病的现象呢”,生四补写的设问句只对应了答案二,不能涵盖下文的两点答案,所以错误。综上所述,完整答案应为“为何发展中国家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

四、技法总结

我们分析了同学们失分的原因,那么,现在我们能否总结出补写句子题的答题方法呢?

句子补写题解题4步骤

第一步:细读材料,把握中心

句子补写题虽说主要考查的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考查的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我们要先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如果对整个语段不理解,答题就易答非所问,因为填写的句子也是统一在整个语段的意思之中的。

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类型

(1)概括每句话的内容,把握文段语脉。

(2)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选择、递进、假设、条件等),划分语段的层次。

(3)根据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引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呼应上下文),确定补写句子的类型。

补写句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4种:

引领句

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总结句

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

过渡句

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

照应句

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

第三步:筛选整合,遣词造句

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五、典例示法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确了解题方法,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演练。下面请大家按照刚才归纳的方法,完成训练题。

(2017·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技法演示]

第一步:依据文体,把握中心

本段材料的中心是:                                                 

第二步:理清层次,确定类型

很明显,第(     )句为中心句。第一句话是转折复句,前半句是说药品的好处,后半句是说使用不当造成的坏处;后三句中前两句是说药品的好处,后面然而句是说坏处。可以说,语段总的层次是总分式,并且中又分两个层次,清晰分明地对应着

处,很明显是(     )句,第处为(     )句,第处为(     )句。

第三步:筛选整合,遣词造句

处的推断——药物进入胃肠……开始发挥疗效对应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然而后面的内容对应但若使用不当……”,根据但若使用不当然而后面的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推知处所填内容与               有关。

处的推断——药物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血液的药物肯定越来越多,而又根据横线后面的药物浓度可推知处所填内容应强调               

处的推断——然而提示我们,处所填内容与前文构成(      )关系,并且与             有关。

第四步:再读全文,查漏补缺

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六、对点精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概率。

解析:“这两项”就是对①处的直接解说。它告诉我们①处是照应句,它的答案有两项内容,而后面的“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是再明显不过的提示。“这种”“假根”是对②处的暗示,因此②处也是照应句,应该填假根的作用,而下文说到了假根的作用“固定植株”。③处前后均提到“假根”,因此③为过渡句,而后一句的“是因为”,说明这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面填写部分是“果”。

参考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七、课堂总结

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察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补写,最终达到内容准确,表达流畅的目的。然而方法只是工具,关键是平时的多练多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从而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八、课后练习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台风具有强大破坏力,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但。台风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6)

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大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